生物力学实验科普:原理、过程与应用
一、什么是生物力学实验
生物力学(Biomechanics)是研究生物体,尤其是人体在受力状态下运动规律与力学特性的学科。通过建立实验模型,研究骨骼、关节、肌肉以及相关组织在不同应力环境下的表现,生物力学实验能够为医疗器械设计、骨科临床治疗和运动科学提供基础支持 [1]。
在医学研究中,直接使用人体骨骼进行实验存在伦理、保存和个体差异等问题。因此,科研人员通常使用人工骨模型(如 Sawbones 模型)来代替真实骨骼。这类材料不仅能够复现骨骼的力学特性,而且成本较低,重复性强 [2]。
二、生物力学实验的目的
生物力学实验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- 验证医疗器械设计
例如髋关节假体、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植入后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。通过在模拟骨骼上的实验,可以预测器械在临床中的表现 [3]。 - 评估骨折固定方法
不同的固定方式(如钢板、螺钉、髓内钉、外固定架)在力学上有不同表现。实验帮助医生选择最优方案,提高治疗效果。 - 理解运动与损伤机制
运动医学和康复领域需要了解关节在不同动作下的受力情况,以预防运动损伤并指导康复训练。 - 教学与培训
医学院和手术培训中心广泛使用 Sawbones 模型进行教学和手术演练,让学员在接近真实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[2]。
三、生物力学实验的一般过程
一个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- 准备实验模型
实验可使用尸体骨或人工骨。由于伦理和差异性问题,人工骨模型(如 Sawbones)被广泛应用 [1]。 - 固定与装夹
利用金属夹具或环氧树脂固定骨样本,确保在加载过程中不发生额外位移。 - 加载实验
通过力学测试机(如 Instron、MTS 系统),施加轴向压缩、扭转、弯曲或剪切等载荷,模拟实际受力情况。 - 数据采集与分析
通过传感器记录力和位移,计算刚度、强度和能量吸收等指标。这些结果直接反映骨骼或植入物的力学性能。
四、常用工具与设备
- 力学测试系统:如 MTS Bionix 或 Instron,用于施加载荷和记录反应。
- 应变计与位移传感器:用于测量骨表面变形和位移情况。
- 三维运动捕捉系统:记录实验过程中骨段或关节的动态运动。
- 人工骨模型(Sawbones):具有标准化结构和重复性,广泛用于实验 [2][3]。
五、应用领域与案例
1. 医疗器械研发
Hou 等人(2024)的研究利用 Sawbones 模型,比较了新型三角固定干(TFS)股骨假体与传统假体的稳定性。结果显示,TFS 在轴向压缩与扭转下表现更优 [4]。
2. 骨折固定方法比较
Oh 等人(2005)在 Sawbones 和尸体骨上进行实验,发现外固定结合髓内钉比单纯外固定器具有更高的轴向刚度 [3]。这类实验为临床骨折治疗提供了依据。
3. 教学与模拟训练
Hausmann(2006)的综述指出,Sawbones 在骨科教学与力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,其低成本和标准化优势使其成为训练和实验的理想材料 [2]。
六、总结
生物力学实验在现代医学和工程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从研究骨骼受力规律,到验证新型医疗器械,再到教学和临床指导,生物力学实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。人工骨模型如 Sawbones 的使用,极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,使研究更加高效、规范和可重复 [1][2][4]。
参考文献
[1] Zdero, R., Brzozowski, P., & Schemitsch, E. H. (2023).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rtificial bones made by Sawbones: A review. Medical Engineering & Physics, 117, 103044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edengphy.2023.103044
[2] Hausmann, J.-T. (2006). Sawbones in biomechanical settings – a review. Osteosynthesis and Trauma Care, 14(4), 259–264. https://doi.org/10.1055/s-2006-942333
[3] Oh, C. W., Kim, J. W., Park, K. H., Min, W. K., & Park, B. C. (2005). A biomechanical advantage of the lengthening with an external fixator over an intramedullary nail: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saw bones and cadaveric bones. Journal of the Korean Fracture Society, 18(2), 109–115. https://doi.org/10.12671/jkfs.2005.18.2.109
[4] Hou, Z., Zhao, C., Guo, J., et al. (2024). The primary stability of ultrashort residual proximal femur fixed with triangular fixation stem prosthesis: A comparative biomechanical study based on sawbones models.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, 12, 1493738. https://doi.org/10.3389/fbioe.2024.1493738